校友工作

校友简介

罗先刚校友简介

作者:   时间:2024-10-29   点击数:

罗先刚,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我校物理89级学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学专家,2017年获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协常委,民进四川省委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专委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光子学与激光工程学会会士。

1993年罗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前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细加工技术,亚波长电磁学、微纳光学、人工结构材料、电磁超构表面、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仿生光子和轻小型光学器件及系统。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多项973计划、863计划任务。

研究成果:提出在亚波长尺度调控电磁波位相、偏振和振幅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系列平面光学元件、亚波长结构天线和吸波材料,获多项奖励。

获得荣誉:2005年起,先后获得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 国际激光工程研究院(IAPLE)Fellow 。 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奖,指导的博士论文多次获得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

代表性著作

  1. X. Luo, T. Ishihar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Appl. Phys. Lett.84, 4780–4782 (2004).

2. Q. Feng, M. Pu, C. Hu, X. Luo, Engineering the dispersion of metamaterial surface for broadband infrared absorption.Opt. Lett.37, 2133–2135 (2012).

3. W. Pan, C. Huang, P. Chen, M. Pu, X. Ma, X. Luo, A beam steering horn antenna using 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61, 6218–6223 (2013).

4. X. Ma, W. Pan, C. Huang, M. Pu, Y. Wang, B. Zhao, J. Cui, C. Wang, X. Luo, An active metamaterial for polarization manipulating.Adv. Opt. Mater.2, 945–949 (2014).

5. M. Pu, X. Li, X. Ma, Y. Wang, Z. Zhao, C. Wang, C. Hu, P. Gao, C. Huang, H. Ren, X. Li, F. Qin, M. Gu, M. Hong, X. Luo, Catenary optics for achromatic generation of perfect optical angular momentum.Science Advances1, e1500396 (2015).

6. X. Luo,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metasurfaces.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58, 594201 (2015).

7. D. Tang, C. Wang, Z. Zhao, Y. Wang, M. Pu, X. Li, P. Gao, X. Luo, Ultrabroadband superoscillatory lens composed by plasmonic metasurfaces for subdiffraction light focusing.Laser Photonics Rev.9, 713–719 (2015).

8. Li et al.,Multicolor 3D meta-holography by broadband plasmonic modulation, Science Advances2,e1601102(2016).

9.X. Luo, M. Pu, X. Li, X. Ma, Broadband spin Hall effect of light in single nanoapertur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绵阳师范学院数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笃行楼  邮编:621000